1. <legend id="skhdp"></legend>

    1. <ol id="skhdp"><object id="skhdp"><input id="skhdp"></input></object></ol>

      <tbody id="skhdp"></tbody>
      今天是
      武漢市 黃石市 襄陽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荊州市 鄂州市 荊門市 黃岡市 孝感市 咸寧市 隨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潛江市 天門市 神農架林區
      網站logo

      閻敏:火箭“咽喉主刀師”

      來源:《黨員生活》雜志  日期:2022-07-18   編輯:劉志勇   字號:TT

      分享到:

      摘要:“喉襯是噴管內最窄的部位,在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這個部位要承受更多的高溫和高壓,環境最為惡劣?!遍惷艚榻B,加工好的喉襯與噴管其他部位是靠類似榫卯的結構組裝在一起的,接合部是整個噴管最脆弱的地方,正是這個位置,加工精度要求控制在0.005毫米!

      閻敏,男,湖北浠水人,中共黨員,1968年5月出生,現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三江江北機械工程有限公司數控車工,高級技師。他在產品價值高、難度系數大的航天型號產品生產一線奮戰34載,立足三尺車床為祖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由于長期從事火箭噴管關鍵部位的加工且精度高達0.005毫米,被稱為航天型號產品“咽喉主刀師”。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中華技能大獎、中國質量工匠、全國技術能手、中國航天基金獎等稱號和表彰,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3821b6b-a310-40e0-a923-4b048805cd1d

      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正在舉行。16輛特種車搭載著某重點國防裝備排成方陣,緩緩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在天安門右側的觀禮臺上,51歲的閻敏身穿白襯衫、胸前佩戴著全國勞模勛章,正端坐在觀禮席的一角。此刻他身體不禁稍向前傾,雙眼緊盯臨近的國防裝備方陣,心跳漸漸加速,搭在膝蓋上的雙手也不自覺地握成拳頭。

      這已經是閻敏參與生產制造的國防裝備第5次亮相國家盛大閱兵儀式,但看到方陣臨近,閻敏卻仍如第一次那般激動不已:“我為自己能為國防建設出一份力感到無比自豪!為自己是一名航天人感到無比驕傲!”

      第二天一早,閻敏如往常一樣回到工作崗位——位于孝感市的航天三江江北公司數控車間,換上藍色工裝,啟動機床,開始某火箭型號產品的加工工作。

      3f38246f-133f-41f5-8e9d-55f1225e9de5

      徒手操刀:精度0.005毫米

      火箭的“咽喉”——噴管,負責將火箭發動機燃燒室內部噴射出的火焰轉化為動力。為了保證火箭發動機的工作安全可靠,噴管關鍵部位的加工要求極高,任何細微的偏差都可能導致火箭偏離軌道甚至解體。

      “喉襯是噴管內最窄的部位,在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這個部位要承受更多的高溫和高壓,環境最為惡劣。”閻敏介紹,加工好的喉襯與噴管其他部位是靠類似榫卯的結構組裝在一起的,接合部是整個噴管最脆弱的地方,正是這個位置,加工精度要求控制在0.005毫米!

      0.005毫米是什么概念?它相當于頭發絲的三分之一,而數控機床能夠達到的加工精度是0.02毫米。于是,加工喉襯的最后一道工序——從0.02毫米精度加工到0.005毫米精度,將由閻敏徒手完成。

      非金屬復合材料刀阻大,產品型面復雜,加工過程極易受溫度影響而無規律變形,不能使用切削液冷卻……除了極高的精度要求外,還有一連串難題等著閻敏。

      0187d97d-5d71-40fb-8740-f71da51fbcc7

      喉襯首先在數控機床上完成60多道工序,而后被轉移到加工平臺上,閻敏開始為最后一道工序做準備工作:檢定設備、選用刀具、核準程序。即使是已重復千萬次的工序,閻敏仍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一旦超出精度,整個喉襯就會報廢,造成上千萬元的直接損失。

      “做這道工序講究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要一刀一刀地車,一下一下地磨,讓型面尺寸一步步接近中差值(合格值)。”閻敏手持車刀,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刀刃和產品的接觸面上,小心謹慎地車一刀,測一下,等一下,再車一刀,測一下,如此反復。加工過程中,閻敏的世界里便只有眼前的喉襯、手中的車刀。

      刀具的材質,產品的材料,都會影響車一刀所產生的微小變化,這個變化要靠長期積累的經驗和感覺來判斷。“從車刀接觸產品傳給指尖的細微觸感,我就能大概知道這一刀下得是深是淺,能車多少量,然后再根據這種感覺作調整。”此時此刻,閻敏的大腦似乎長在他的手指上、長到了他的刀上,正是這“刀上長腦,人刀合一”的精湛技術,讓0.005毫米的加工精度成為可能!

      34年來,3000余臺喉襯經過閻敏毫厘間的精細磨削,順利實現了0.005毫米的加工精度,產品合格率達100%。閻敏也因此獲得了一個雅號——航天型號產品“咽喉主刀師”。

      b926db42-625c-4382-9776-82eaf7e229b9

      手工磨刀:金屬棒變發絲

      閻敏的技術并非與生俱來,而是一點一滴的努力積攢起來的。

      1987年,剛剛高中畢業的閻敏入職江北機械廠,進入模具車間成為一名一線工人。閻敏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徒弟,碰到老師傅加工難度大的零件時,他會一直盯著,邊看邊問,認真記住重要的加工環節和方法,并反復琢磨。

      閻敏漸漸發現,車間里技術好的老師傅很多都是黨員,他們技能水平高,承擔著重要的關鍵零件加工。“我想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閻敏暗自下定決心。

      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后,閻敏開始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當時普通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是0.1毫米,閻敏給自己設定了0.02毫米的精度目標。嚴格的要求加上自己的努力,閻敏的技術突飛猛進,很快成為了車間的技術骨干,1993年,閻敏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車工用的刀具可謂駭狀殊形,外圓刀、螺紋刀、內孔刀、切槽刀,甚至還有只加工特定零件的特種刀,而市面上只能買到四四方方的刀胚,要把刀胚變成各式各樣的刀具,只能靠手工磨刀。

      9e4a8aaa-3d46-4827-b252-57679c96148f

      在那個沒有數控機床和標準化刀具的年代,手工磨刀是車工的必修課。“車工全靠一把刀,把刀磨好了,車工的活就算干好了一半。”與加工的零件相比,刀胚的質地更硬,刃磨成型需要的時間更長,磨刀更考驗一個人的毅力和耐心。

      在閻敏心中,他把車刀當朋友,磨刀就是他跟刀具交流的第一步。用于磨刀的砂輪轉起來會發出很大的噪音,因此被設置在廠房外。夏天酷暑,冬天嚴寒,絲毫擋不住閻敏對磨刀的熱情。他經常在砂輪前一待就是幾個小時,只為做出一把精細好用的車刀。“車刀對于車工來說,就好比戰士手里的槍,武器不行,難打勝仗。”憑借著一把把磨制準確、精巧的刀,閻敏可以將直徑50毫米的金屬棒精確車削到細如發絲卻不折斷。

      久而久之,閻敏的磨刀技藝越來越純熟,他不僅對各種形狀的刀具了然于胸,磨出的車刀也成了廠里的“搶手貨”。

      閻敏的手上,有很多磨刀時被砂輪磨破的細小傷痕,有些傷痕因為傷口進了碳粉,愈合后的皮膚下透著一絲墨綠色。但對閻敏來說,這些傷痕是特殊的“勛章”,是跟“朋友”友誼的象征,而他的“朋友”也并未辜負他,車刀在閻敏手中如巧奪天工般,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大國重器的誕生。

      138a55d6-1794-4668-89cf-b3c29e68a673

      聽聲對刀:絕技后繼有人

      為適應現代機械加工技術的發展,江北公司于2000年成立了數控加工車間,引進了一批法蘭克系統的數控機床。作為公司的技術骨干,領導有意把閻敏調到新車間,負責新火箭型號產品的加工。

      陌生的數控機床、零基礎的英語水平、新產品的不確定性,都成為擺在閻敏面前的難題。“數控技術在加工復雜型面和大批量生產時具有非常大的優勢,這是普通加工難以做到的。”他決定接受這個挑戰。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閻敏拿著數控技術教材、機床說明書和英語詞典邊學習、邊實踐、邊摸索,不但攻克了復雜型面的數控編程,還熟練掌控了市面各系統高難度程序的方法和操作。他還自主開發出15種常用性數控操作功能,并撰寫了《車加工刀具選用方法》《高精度復雜型面車加工方法》《非金屬材料車加工規范》等專業規范性文件,為國內數控加工技術提供了寶貴經驗。

      聽聲對刀是閻敏的又一項絕活。不可視型面加工技術一直是機器加工行業的技術難題。刀具進入不可視型腔后,由于視線受阻,無法判定刀具是否到達加工位置。“眼睛看不見,就改用耳朵聽。”閻敏說,車刀剛剛接觸到旋轉的零件內壁時,會發出一聲清脆的“噔”聲,通過聲音的大小,輔以計算和檢驗,就可以得出準確的對刀操作參數。他總結編寫的《不可視型面“聽聲對刀法”》,已經在業界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

      eacdcc2e-9bfe-440a-94b7-8633e89df1ba

      令閻敏欣慰的是,航天事業后繼有人。2012年,閻敏獲得了中華技能大獎,并獲批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先后有15名技能工人在全國、省級技能大賽中躋身前三名,26人次被授予全國、省級“技術能手”。

      “師傅經常跟我們這些后輩說,航天人對產品要常懷敬畏之心,要追求產品的極致加工,因為它關系到國家的安全。我們的職業和外科醫生很像,都承擔著重任,外科醫生的手術刀下是千萬人的生命,而我們的車刀下是祖國的國防事業。”楊勇是閻敏的徒弟之一,他繼承師傅的衣缽,已然成為敢于在火箭“咽喉”上精加工的“第二把刀”。

      受父親的影響,閻敏90后的兒子畢業后入職航天三江紅陽公司,成為一名研究復合材料的工藝員。

      “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一代工匠有一代工匠的使命,我作為當代工匠,有更多的責任把我們身上的技能、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帶出更多高水平的技能人才,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閻敏說。(黨員生活全媒體記者 葛雷;通訊員 魏勤 張博寧;攝影 黎家智 郝曉雪)

      日韩一区二区无码精品
      1. <legend id="skhdp"></legend>

        1. <ol id="skhdp"><object id="skhdp"><input id="skhdp"></input></object></ol>

          <tbody id="skhdp"></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