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白吆眯聲r代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笔〉谑吸h代會提出,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為目標,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圍繞“共建共治共享” 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李珊珊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為目標,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與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城鄉治理體系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與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體系都要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毛澤東同志依照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提出了人民群眾是認識的主體的鮮明觀點,要求黨的一切實際工作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格局的目標就是要“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與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體系都要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就是要把群眾中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分析研究,轉化為黨的科學決策。“共同參與”是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體系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要發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各項工作,為社會治理建言獻策,出謀劃策,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與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體系的目的都是為了保障群眾的根本利益。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為了人民群眾的一切,既是群眾路線的落腳點,也是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體系必須堅持的基本立場。“共建共治共享”中的“共享”就是要讓群眾共同享有社會治理的成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圍繞“共建共治共享”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是實現奮斗目標的重要保障
尊重人民首創精神,集中人民群眾智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中的偉大作用,這既是我們發展過程中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也是被歷史、現實證明過的檢視執政能力的一條寶貴成功經驗。建設先行區,必須充分發動群眾、充分依靠群眾,在推進“共建共治共享”上下功夫。
這是整合社會,凝聚一切積極因素的必然選擇。當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社會治理的復雜化和艱難性日漸增加,社會整合的難度越來越大。同時,伴隨著社會轉型,人民群眾參與意識和權利意識日漸增強,各類社會組織日益蓬勃發展,迫切需要黨和政府站穩群眾立場,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凝聚社會力量參與社會建設。
這是湖北搶抓機遇、應對挑戰的必然要求。當前,湖北還面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干部思想觀念保守和工作作風不實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既需要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站穩群眾立場,增進為群眾解難題謀利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又需要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等基層一線,找準群眾所思所憂所盼,辦好群眾身邊、房前屋后的小事實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事業的認同感,團結湖北人民為建設先行區的奮斗目標而共同努力。
圍繞“共建共治共享”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要求
要創新黨聯系群眾的實踐活動方式,推動黨員領導干部與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推動黨員干部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注重發揮群眾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激發群眾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變“你和我”為“我們”,形成黨員干部與群眾問題一起想、事業一起干的互融互通的治理格局。
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基層黨組織。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體系,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凝聚社會公眾和社會組織的核心作用,讓基層黨組織更好凝聚人心、團結群眾,最大限度把群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
要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為目標,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城鄉自治組織,創新治理方式、激發社會治理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體制機制,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社會資源向基層下沉,建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責”治理共同體,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為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提供體制機制保障。(作者為湖北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