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年來,劉得祥像釘子一樣扎根在自己的崗位上,用雙手清理起數以萬噸污泥,守護著江漢區100多公里排水管網的通暢和近10萬只窨井蓋的穩定,維護著城市的脈動。
“有問題找劉班長,從沒聽他說一個‘不’字……”
“你別看他為人木訥,那活兒干得真漂亮!”
在社區居民和同事們的口中,劉得祥是一個難得的好人。
白天,他帶領疏撈班下窨井、鉆涵洞,常年與淤泥、毒蟲和糞便打交道;晚上,只要群眾有需要,他又帶著突擊隊第一時間排憂解難。
提及他,大家都感嘆:“做一件好事不難,但他能30年如一日做好事,這不就是當代活雷鋒嘛!”
群眾的事 大過天
春寒料峭,2月的江城依然寒氣逼人。
一大早,劉得祥就帶著隊友冒雨來到馬路邊。只見他麻利地打開井蓋,黑洞洞的窨井里,墨綠色的污水翻騰著白色的泡沫,劉得祥身穿黑色的橡膠服,戴好頭燈,矯健地下到排水井底,用鐵鍬一鍬又一鍬,清理著沉甸甸的淤泥和糞便……這便是劉得祥每天工作的日常。
30年來,劉得祥像釘子一樣扎根在自己的崗位上,用雙手清理起數以萬噸污泥,守護著江漢區100多公里排水管網的通暢和近10萬只窨井蓋的穩定,維護著城市的脈動。
工作以外的時間,劉得祥也“閑不住”,常常步行或騎電動車在轄區內巡查。發現井蓋破損或有漬水的地方,他就第一時間處置。遇到居民求助,他更是義不容辭。
一個中秋之夜11點多,劉得祥突然接到西橋社區一位七旬老人焦急求助,連忙穿上衣服就往外跑。
疏通居民家中堵塞并非劉得祥職責,但在他看來,群眾的事大過天。
原來老人家中廁所堵塞,連客廳都已糞水滿地。劉得祥二話不說就上手疏澇。排水管很細,劉得祥只能用鐵絲逐節掏,用手指去摳那些糞渣。鑄鐵管內壁布滿了毛刺,他的手很快就被劃傷,糞水一浸火辣辣地疼。
直到凌晨1點多,“嘩”的一聲,排水管內的污水終于疏通。老人感動不已,劉得祥卻連口水都沒喝便匆匆離去。
十分內向的劉得祥不善言辭,但誰都信任他。
附近社區一位拿低保的老太太家中廚房一直漬水,多次請人修理都沒能改善,無奈求助劉得祥。經驗豐富的他經過內外排查,發現原來是老太太家中水槽漏水倒灌進墻體后匯集地面。寡言少語的劉得祥悄悄自掏腰包給老太太重新做了個水槽,問題終于解決。
“像他這樣的人真是太難得了。”江漢區漢興街道華苑里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許靜感慨地說,“有時候居民在雨雪天氣求助,我們都覺得劉得祥可能趕不過來。但很快,就會看到他急促的身影出現在雨雪中。”
多年無私的幫助,讓劉得祥在群眾中有口皆碑,江漢區排水隊也聲名在外。
排水隊的榮譽室里掛滿了各種錦旗,有接受過劉得祥幫助的居民感激地送來土特產,更有老人動情寫下的感謝信……
對于這些榮譽,劉得祥總是憨厚地笑著說:“這都不算什么,只要我能幫得上忙,我就會去做。”
做一事 就終一生
劉得祥曾是一名偵察兵。1987年退伍前,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說,那是他人生最神圣的時刻。1993年,他進入江漢區水務和湖泊局排水隊工作。
“雖然大家都說這活又臟又累,但我十分珍惜這份工作,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好。”劉得祥回憶道。
逢年過節,闔家團圓時,別人往家走,劉得祥總是向外奔。他說:“大過節的,別人家里堵了日子不好過。”
高溫酷暑天,他穿著短褲在下水道前池窨井里一點點地疏通管道,一干就是幾小時。上來后,他癱倒在路邊,身上的汗水裹著污水,路人見了都繞道走。他說:“夏天下水管道氣味太大,不疏通的話,臭的就不止我一個人了。”
寒冬臘月,他穿著單衣在一個個窨井上下攀爬,手凍得通紅。他說:“冬天水管容易上凍,必須及時清理,我們干習慣了不覺得冷。”
2009年梅雨季節,一場特大暴雨過后,姑嫂樹鐵路涵洞下的排水孔被鐵路擴寬施工的水泥塊堵住。涵洞內,漬水幾千平方米,最深處達3米多。沖進涵洞里的車輛在污水中漂浮著,情況十分危急!
到達現場后,劉得祥毫不猶豫地沿著傾斜達70度柵欄幾個箭步就縱身跳進潛池。隊友們也緊跟其后跳了進去。
下去后,劉得祥發現堵點在直徑僅1米的污水管中,只容得下一人進入。
“我去!”劉得祥立刻躬身鉆了進去。
狹小的水管里塞滿了大大小小的水泥塊,劉得祥拼命清理。突然,在他撬動一塊大石頭的瞬間,強大的水壓將石塊和他一起從管內彈了出來!
大石塊壓在了他腿上,奔涌的污水將潛池的水位急驟抬升,即將把他淹沒。命懸一線之時,隊友們拼命搬開大石頭才將他救了出來。
由于石塊的撞擊,劉得祥左腳的腓總神經嚴重挫傷,法醫鑒定為八級傷殘。醫生要求劉得祥至少要休養半年,但他只休息了兩個多月,帶著特制的腳托上班了。
“他就像一個猛張飛,從不說困難,有事搶著做!”江漢區排水隊副隊長吳祥華和劉得祥共事30年。他說:“受傷后,組織十分關心,讓他多休息。但只要有活兒,他又二話不說趕過去。”劉得祥卻說:“把老百姓的困難解決好是我們的本分,我怎么能不去?”
黨員初心 終不忘
上個世紀末,為了能隨時去現場,劉得祥吃住在單位,24小時待命。當時設備落后,疏撈現場往往臭氣熏天,居民怨聲載道。
如今,智能水務系統讓水務工人能隨時掌握現場情況。機械化作業不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及時清理現場保持環境衛生。
無論時代怎么變遷,劉得祥為民服務的初心卻從未改變。越是危難時刻,他越是沖在前。
2021年7月,河南省鄭州市連遭暴雨襲擊引發廣泛關注。7月21日,武漢市第一批排水救援隊(鄭州救援分隊)出發支援鄭州。
聽到消息后,劉得祥坐立不安。一貫沉默的他主動找到領導,要求參加下一批的救援行動。
隊領導考慮到他年齡偏大,身上又有舊傷,不同意他前往。但劉得祥堅持道:“我有經驗,我可以的!”
2021年7月25日晚,劉得祥跟隨救援隊伍到達河南安陽。
一到現場,劉得祥就主動接下夜班值守任務。他火速勘察完積水點情況,抬起重達350斤的抽水管就開始抽排。
舊傷的后遺癥讓劉得祥的腳一到下雨天就會酸痛。一到安陽就整日泡在水里的他,很快就感到腿上傳來陣陣隱痛。但他依然一聲不吭,夜以繼日地抽水,力爭早一分鐘恢復災區人民的生產生活秩序。
經過幾天幾夜的抽排,漬水終于排除干凈。期間劉得祥幾乎沒怎么合過眼,每半個小時就要泡在浸滿雨水的地下室里,打著手電筒檢查設備運行情況、清理周邊雜物……
“我是個黨員,別人看我,就能看到中國共產黨到底能不能真正為人民服務,我不能給黨丟臉。”劉得祥樸實而堅定地說。
在劉得祥的影響下,劉得祥妻子和兒子也都成為一名水務工人。曾經“嫌棄”父親工作又臟又累的兒子,逐漸以父親為榜樣,已成長為江漢區排水隊一位副班長。
劉得祥帶著一家三口把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了水務事業,成為老百姓心中排水管網的“守護神”。(黨員生活全媒體記者 趙雯;通訊員 阮成建 張易)
【記者手記】
新時代 新雷鋒
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60年來,雷鋒精神歷久彌新,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符號。
在劉得祥身上,我們看到了雷鋒精神的新時代光芒。
雷鋒精神不是轟轟烈烈的壯舉和驚天動地的偉業,而是在平凡的崗位上日復一日的真誠服務和點滴溫暖。群眾的點滴小事也是大事,為民服務,再渺小也偉大。
雷鋒精神是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價值觀如何多元,都不被紛紛擾擾所影響,堅守最凈的心,正本清源,抑惡揚善。
雷鋒精神是德不孤,必有鄰。正如在劉得祥的影響下,他的家人、隊友、同事也都紛紛以為民服務為己任,以敬業勤業精業為標桿??钙鹱约耗欠萋氊?,做社會的脊梁和柱石。
雷鋒精神在新時代從來都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融入日常、化作經常,積小流以成江海,最終匯聚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航船的磅礴動力。
網友評論